|
|
|
|
|
|
 |
隐显涵摄与流变互通——论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意蕴 |
【字体:小 大】 热 荐 ★★★★ |
|
|
隐显涵摄与流变互通——论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意蕴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37  |
|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
|
|
其后,阳极而阴息,随之发生阴气息长、阳气消退的阴阳消息过程,历仲夏五月午、季夏六月未、孟秋七月申、仲秋八月酉、季秋九月成,直至孟冬十月亥,原于地的阴气因其渐次息长而致盛大,并由此而令地之阴气通体彻然朗显,本于天的阳气则因其渐次消退而致潜隐,并由此而令天之阳气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阴之下;阴气盛极而令地之阴气通体彻然朗显于孟冬十月亥之后,阴极而阳息,随之发生阳气息长、阴气消退的阴阳消息过程,历仲冬十一月子、季冬十二月丑、新岁孟春正月寅、仲春二月卯、季春三月辰,直至新岁孟夏四月已,本于天的阳气因其渐次息长而致盛大,并由此而令天之阳气通体彻然朗显。原于地的阴气则因其渐次消退而致潜隐,并由此而令地之明气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阳之下;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的消息,具体展开、展现为年复一年的十二个月阴阳二气的消息;乾阳与坤阴的消息,具体展开、展现为十二消息卦所示的阴阳之消息。乾阳与坤阴的消息,表征并符示着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的消息,十二消息卦所示的阴阳之消息表征并符示着年复一年的十二个月阴阳二气的消息。在明确了虞翻透过具有旁通关系的六爻纯阳和六爻纯阴的乾坤两卦所揭示的宇宙阴阳一息一消、一显一隐、相互涵摄、流变互通的妙义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虞翻透过十二消息卦中乾坤而外的其他相关之卦所揭示的这种宇宙阴阳一息一消、一显一隐、相互涵摄、流变互通之妙义。 先析复卦与姤卦。 复卦与姤卦相旁通。《复卦》注云:“阳息坤,与姤旁通。”《姤卦》注云:“消卦也,与复旁通。……阴伤阳,柔消刚。” 作为息卦的复卦,为仲冬十一月子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作为消卦的姤卦,为仲夏五月午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就复卦言之,盂冬十月亥,阴气的息长至乎其极,彻然朗显地之阴气之整全,天之阳气之整全则因之而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阴之下;以卦画符号的形式表征符示之,就是,符示地之阴气之整全的六爻纯阴之坤卦息成,而表征天之阳气之整全的六爻纯阳之乾卦,则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坤阴之下。延及仲冬十一月子,阴极阳生,一阳息而消一阴,形成复卦所表征符示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一阳息而消一阴,意味着一阳息而显、一阴消而隐,此阴就涵摄于此阳之下,而并未消失。就复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一阳五阴显,一阴五阳隐,此一阴五阳,即分别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因之,此时复卦显,姤卦则隐而涵摄于复卦之下。显的一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五阴之下的五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一而隐其五而己;显的五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一阳之下的一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五而隐其一而己。故而,此时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就姤卦言之,孟夏四月已,阳气的息长至乎其极,彻然明显天之阳气之整全,地之阴气之整全则因之而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阳之下;以卦画符号的形式表征符示之,就是,表征天之阳气之整全的六爻纯阳之乾卦息成,符示地之阴气之整全的六爻纯阴之坤卦,则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乾阳之下。延及仲夏五月午,阳极阴生,一阴息而消一阳,形成姤卦所表征符示的一阴五阳的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一阴息而消一阳,意味着一阴息而显、一阳消而隐,此阳就涵摄于此阴之下,而并未消失。就姤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一阴五阳显,一阳五阴隐,此一阳五阴,即分别涵摄于此一阴五阳之下。因之,此时姤卦显,复卦则隐而涵摄于姤卦之下。显的一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五阳之下的五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一而隐其五而己;显的五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一阴之下的一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五而隐其一而已。故而,此时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此乃就复卦与姤卦静态上的相互涵摄之旁通妙义而言的。 如就复卦与姤卦动态上的互变而相通之旁通妙义言之,则乾阳与坤阴的一息一消、一消一息(如前所揭,凡阳皆属乾阳,凡阴皆属坤阴,故此处径称阴阳之消息为乾阳与坤阴之消息),最终可令一阳五阴的复卦通向一阴五阳的姤卦;乾阳与坤阴的一消一息、一息一消,最终又可令一阴五阳的姤卦通向一阳五阴的复卦。 具言之,乾阳息于坤阴之上,二阳息而致复卦二爻之阴动变成阳,三阳息而致复卦三爻之阴动变成阳,四阳息而致复卦四爻之阴动变成阳,五阳息而致复卦五爻之阴动变成阳,六阳息而致复卦上爻之阴动变成阳。以上系在乾阳与坤阴一息一消的过程中,所导致的复卦五阴的动变。乾阳息长至极、坤明消退至极,遂又开始乾阳与坤阴一消一息的过程。坤阴息于乾阳之上,一阴息而消去复卦初爻之阳,复卦遂最终流变而通向了姤卦,复卦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了姤卦之下。姤卦成而复卦隐之后,坤明继续息于乾阳之上,二阴息而致姤卦二爻之阳动变成阴,三阴息而致姤卦三爻之阳动变成明,四阴息而致姤卦四爻之阳动变成阴,五阴息而致姤卦五爻之阳动变成阴,六阴息而致姤卦上爻之阳动变成阴。以上系在乾阳与坤阴一消一息的过程中,所导致的姤卦五阳的动变。坤阴息长至极、乾阳消退至极,遂又开始乾阳与坤阴一息一消的过程。乾阳息于坤阴之上,一阳息而消去姤卦初爻之明,姤卦遂最终流变而通向了复卦,姤卦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了复卦之下。 此所表征并符示出的实际意蕴则是: 复卦之流变而通向姤卦,表征并符示出了如下之实际意蕴,即在仲冬十一月子一阳来复而消去一阴之后,自季冬十二月丑开始,阳气接续息长,阴气接续消退,历新岁孟春正月寅、仲春二月卯、季春三月辰以及孟夏四月巳,使得本于天的阳气因其渐次息长而致盛大,并由此而今天之阳气通体彻然朗显,使得原于地的阴气则因其消退而致潜隐,并由此而令地之阴气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阳之下,以致复卦二至上五爻所符示的一阳五阴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五阴,由显而转隐;其后,阳极明生,仲夏五月午,天之阳气由息而转向消,地之明气由消而转向息,由此,复卦初爻所符示的一阳五阴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一阳,也由显而转隐,终至令复卦所表征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格局,发生彻底改变,转而为妮卦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阴阳消息格局。原本是一阳五阴显,一阴五阳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此时则转为一阴五阳显,一阳五阴涵摄于此一阴五阳之下。 姤卦之流变而通向复卦,表征并符示出了如下之实际意蕴,即在仲夏五月午一阴生息而消去一阳之后,自季夏六月末开始,阴气接续息长,阳气接续消退,历孟秋七月申、仲秋八月酉、季秋九月成及孟冬十月亥,使得原于地的阴气因其渐次息长而致盛大,并由此而令地之阴气通体彻然朗显,使得本于天的阳气则因其渐次消退而致潜隐,并由此而令天之阳气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盛阴之下,以致姤卦二至上五爻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五阳,由显而转隐;其后,阴极阳生,仲冬十一月子,地之阴气由息而转向消,天之阳气由消而转向息,由此,姤卦初爻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一阴,也由显而转隐,终至今姤卦所符示的一阴五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发生彻底改变,转而为复卦所符示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格局。原本是一阴五阳显,一阳五阴涵摄于此一阴五阳之下;此时则转为一阳五阴显,一阴五阳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 次析临卦与通卦。 临卦与遁卦相旁通。《临卦》注云:“与遁旁通。临消于遁。” 作为息卦的临卦,为季冬十二月丑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作为消卦的通卦,为季夏六月未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就临卦言之,在仲冬十一月子一阳息而消一阴的基础上,二阳息而又消一阴,形成临卦所表征符示的二阳四阴的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二阳息而消二阴,意味着二阳息而显、二阴消而隐,此二阴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阳之下,而并未消失。就临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二阳四阴显,二阴四阳隐,此二阴四阳,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阳四阴之下。因之,此时临卦显,通卦则隐而涵摄于临卦之下。显的二阳加上隐而涵摄于四阴之下的四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二而隐其四而己;显的四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二阳之下的二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四而隐其二而已。故而,此时大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就通卦言之,在仲夏五月午一阴息而消一阳的基础上,二阴息而又消一阳,形成遁卦所表征符示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二阴息而消二阳,意味着二阴息而显、二阳消而隐,此二阳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阴之下,而并未消失。就通卦所表征符示的整个宇宙阴阳消息基本格局言之,则二阴四阳显,二阳四阴隐。此二阳四阴就分别涵摄于此二阴四阳之下。因之,此时遁卦显,临卦则隐而涵摄于通卦之下。显的二阴加上隐而涵摄于四阳之下的四阴,构成地之阴气之整全,意味着地之阴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二而隐其四而己;显的四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二阴之下的二阳,构成天之阳气之整全,意味着天之阳气此时仍完满地存在,只是显其四而隐其二而己。故而,此时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保持平衡且各自守其恒。 此乃就临卦与遁卦静态上的相互涵摄之旁通妙义而言的。 就临卦与遁卦动态上的互变而相通之旁通妙义言之,则乾阳与坤阴的一息一消、一消一息,最终可令二阳四阴的临卦通向二阴四阳的遁卦;乾阳与坤阴的一消一息、一息一消,最终又可令二阴四阳的遁卦通向二阳四阴的临卦。 具言之,乾阳息于坤阴之上,三阳息而致临卦三爻之阴动变成阳,四阴息而致临卦四爻之阴动变成阳,五阴息而致临卦五爻之阴动变成阳,六阳息而致临卦上爻之阴动变成阳。以上系在乾阳与坤阴一息一消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临卦四阴的动变。乾阳息长至极、坤阴消退至极,遂又开始乾阳与坤阴一消一息的过程。坤阴息于乾阳之上,一阴息而消去临卦初爻之阳,二阴息而消去临卦二爻之阳,临卦遂最终流变而通向了遁卦,临卦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了通卦之下,所谓“临消于通”也。遁卦成而临卦隐之后,坤阴继续息于乾阳之上,三阴息而致遁卦三曼之阳动变成阴,四阴息而致通卦四爻之阳动变成阴,五阴息而致通卦五爻之阳动变成阴,六阴息而致遁卦上爻之阳动变成阴。以上系在乾阳与坤阴一消一息的过程中,所导致的遁卦四阴的动变。坤阴息长至极、乾阳消退至极,遂又开始乾阳与坤阴一息一消的过程。乾阳息于坤阴之上,一阳息而消去通卦初爻之阴,二阳息而消去遁卦二爻之阴,遁卦遂最终流变而通向了临卦,遁卦全然隐伏潜藏而涵摄于了临卦之下。 此所表征并符示出的实际意蕴则是: 临卦之流变而通向遁卦,表征并符示出了如下之实际意蕴,即在季冬十二月丑二阳息而消二阴之后,自新岁孟春正月寅开始,阳气接续息长,阴气接续消退,历仲春二月卯、季春三月辰以及盂夏四月已,使得阳气转至盛大而彻然朗显,阴气则转至潜隐并全然涵摄于了盛阳之下,以致临卦三至上四爻所符示的二阳四阴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四阴,由显而转隐;其后,阳极阴生,仲夏五月午,天之阳气由息而转向消,地之阴气由消而转向息,由此,仲夏五月午一阴息,季夏六月未二阴息,临卦初二两爻所符示的二阳四阴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二阳,也由显而转隐,终至令临卦所表征的二阳四阴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发生彻底改变,转而为遁卦所符示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原本是二阳四阴显,二阴四阳涵摄于此二阳四阴之下;此时则转为二阴四阳显,二阳四阴涵摄于此二阴四阳之下。 遁卦之流变而通向临卦,表征并符示出了如下之实际意蕴,即在季夏六月未二阴息而消二阳之后,自孟秋七月申开始,阴气接续息长,阳气接续消退,历仲秋八月酉、季秋九月戌以及孟冬十月亥,使得阴气转至盛大而彻然朗显,阳气则转至潜隐并全然涵摄于了盛阴之下,以致遁卦三至上四爻所符示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四阳,由显而转隐;其后,阴极阳生,仲冬十一月子,地之阴气由息而转向消,天之阳气由消而转向息,由此,仲冬十一月子一阳息,季冬十二月丑二阳息,遁卦初二两爻所符示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中的二阴,也由显而转隐,终至令通卦所表征的二阴四阳的宇宙阴阳消息格局,发生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论易学对道教思维模式的影响 下一篇文章: 易之太极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