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相关 >> 周易与哲学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关于逻辑的四种类型
逻辑悖论的研究
古希腊辩证思想简史
关于我的逻辑学研究
进化分类学的逻辑结构
论“历史概念类集”
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逻辑的泛演化逻…
老子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
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札…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论《资本论》第一章的逻辑三段式 【字体: 】      ★★★★
论《资本论》第一章的逻辑三段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52:52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论《资本论》第一章的逻辑三段式


列宁在 1914 — 1916 年写的《哲学笔记》中,有这样一则警言:“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自己在谈到《资本论》第一章的逻辑方法时,也曾指出:“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在关于价值理论的第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资本论》的第一章是“商品”。这一章的逻辑结构与黑格尔的逻辑理论,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是过去“资本论逻辑方式”的研究者所未予解答的。

黑格尔在其晚期的最后一部著作《法哲学原理》中,曾经就他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作过一个总结性的论述。他指出:“这里同样以(我在)逻辑学里所阐明了的方法为前提。根据这种方法,在科学中,概念是从它本身发展出来的,这种发展纯粹是概念规定内的前进运动和产物。”“概念的运动原则不仅消溶并且产生普遍的特殊化,我把这个原则叫做辩证法。”

这几段话极其简约,但却深刻地体现了黑格尔辩证逻辑方法的精髓。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应用的逻辑方法,尤其是第一章价值理论的演绎方法,正是对黑格尔上述逻辑思想的具体运用。

黑格尔对于科学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逻辑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各种科学领域中的概念系统,都应该被组

织成一个体现事物历史发展进程的历史概念集合。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曾证明,在一切历史概念集合中,概念的自身运动,是通过由个别物向普遍物,以及由普遍物向特殊物的对立运动而实现的。他说:“个别的东西被提高到它的普遍性之中,或者说,普遍的东西在其现实中个别化了,两者是一回事。”因此,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这样一个演绎推理的三段式:

〓个别→普遍→特殊

(正题)(反题)(合题——个别与普遍的综合)

黑格尔认为:“‘个别——普遍——特殊'这种推论,就其本身看来,是形式推论的真理。”

在《资本论》第一章对于商品价值的逻辑分析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两次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的这个演绎三段式。

我们知道,马克思对于商品价值的逻辑分析,首先是从分析商品价值的二重性开始的。他指出,一切商品都是对人类具有效用,具有“使用价值”的单一物。而在个别商品与个别商品的交换中,这些单一的商品,显示了在自身隐蔽着的普遍性价值——交换价值。马克思说:“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这是由单一商品的个别性价值向一般性价值的逻辑发展:

抽象为:一般交换价值〖 JB ({〗 单一使用价值单一使用价值〖 JB )〗

马克思进而讨论商品之所以能从使用价值抽象为交换价值的原因。他指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商品作为劳动产品的交换,实际上就是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在这种交换中,单一的、具体的劳动,通过物化和异化的形式,被转化为抽象的、普遍的劳动。马克思说:“私人劳动应该直接表现为它的对立面,即社会劳动;……抽象地一般劳动”。“个人劳动只有通过异化,才实际表现为它的对立面。”

抽象为:普遍的人类劳动〖 JB ({〗 单独的具体劳动单独的具体劳动〖 JB )〗

马克思指出,由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的转化,绝非仅仅发生于经济学家的头脑中,而是时时刻刻现实地发生在商品交换的市场上:“私人生产者的头脑把他们的私人劳动的这种二重的社会性质,只是反映在从实际交易,产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形式中,……反映在这些在物质上不同的物即劳动产品具有共同的价值性质的形式中。”

因此,这中逻辑抽象,同时也是客观抽象,亦即黑格尔所说的:“这种辩证法不是主观思维的外部活动,而是内容固有的灵魂。”

在论证了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的转化后,马克思指出,这种抽象劳动的体现者,是一个特殊的实体——价值实体。“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由商品价值二重性,向价值实体范畴的演绎分析中,马克思运用了黑格尔“个别→一般→特殊”的三段式,即:

〖 JB ({〗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JB )〗→〖 JB ({〗 交换价值抽象劳动〖 JB )〗→价值实体

(个别)〓→〓 (一般)〓→〓(特殊)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由简单价值关系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时,再次运用了黑格尔的这一三段式。马克思首先指出:“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的价值关系。”即“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X 量商品 A=Y 量商品 B 。他还指出:“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

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他指出:“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商品的个别的价值表现就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延长的、不同的简单价值表现的系列”。

Z 量商品 A=U 量商品 B=V 量商品 C=W 量商品 D= 其他……

在这里,实现了个别商品的价值关系向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的过渡,即:

A=B=C=D …… N → =X (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

X 是个别商品的等价关系。

马克思指出:“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动的结果。一种商品所以获得一般的价值表现,只是因为其他一切商品同时也用同一个等价物来表现自己的价值。”

马克思通过考察商品和货币的发展史指出,许多种不同的特殊商品——例如贝壳、牲畜、粮食、金属,在交换史上都曾经担当过这种一般等价物、价值实体的功能。因此货币的产生是具有必然性的。虽然对于货币商品的选择,就历史看则具有偶然性。然而,由于金银天然具有美学的和其他属性的优点,因此最终被人类选择为最宜于担任货币职能的金属。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而通地货币的产生,“商品成为一般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因为一切商品……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

这样,由商品的个别交换关系出发,通过过渡为商品普遍交换的一般等价形式,直到商品的一般价值凝集于一种特殊商品——贵金属物上,就又经历了一个“个别→一般→特殊”的三段式,即:

〖 JB (〗 个别交换关系  ABCD ……〖 JB )}〗→〖 JB (〗 X 一般等价形式〖 JB )}〗→〖 JB (〗

特殊货币形式〖 JB )〗

(个别)→(一般)→(特殊)

〓〓〓 A=B →〖 WB 〗 A=B=C=D= … X →〖 WB 〗金、银(贵金属)

一般等价形式〓〖 DW 〗≠一般等价形式〖 DW2 〗特殊货币形式

通过这个三段式的分析,马克思也揭示了货币起源和货币崇拜,即“商品拜物教”的秘密。

还应当指出,马克思对于商品、劳动、价值的逻辑分析,同时也是历史分析。因为,货币的逻辑发生过程,同时显示了它的历史发生过程。就原始社会的经济史看,从个别性的物物交换,到普遍的市场贸易,到一般等价物的选择和金银货币的出现,这正是一切民族早期经济史的共同历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体上理解在《资本论》第一章与黑格尔《逻辑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与古典经济学所应用的经验分析方法不同,马克思在他的经济研究中,自觉地引入了思辨的逻辑方法,所以他在 1858 年 1 月 14 日 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自己的经济方法时曾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的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所不同的是,在黑格尔看来,历史的东西是对逻辑理性的证明;而在马克思看来,恰恰相反,逻辑的东西来自于对历史过程的分析与综合。黑格尔说:“在哲学的认识中,概念的必然性是主要的东西;生成运动的过程,作为成果来说,是概念的证明和演绎。”而马克思则在《资本论》中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还说:“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乍看起来,“商品”一章的论述确实像是通过“个别——一般——特殊”这样一个先验的在三段式结构演绎出来的。但之所以如此,却正是马克思对“商品——劳动——货币”的演化史,做了极其深刻的历史研究的成果。由唯物主义的历史前提出发,而不是由先验的范畴结构出发,这也正是《资本论》的方法与黑格尔体系的区别之所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