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易之太极 【字体: 】      ★★★★
易之太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39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解之意。因此让我们开个玩笑、再下几个定义吧:“看不见、摸不著,神也”。“尚不明白,神也”。“不可思议,神也”。“太极,神也”。


  两层阴阳

  那麽,太极里面还有没有阴阳?答曰:有。

  太极是阴阳未判的状态。换句话说,太极里面有“未判的阴阳”。也就是说,阴阳本身有未判和已判的区别。

  我们通常所说的阴阳,是指已判之阴阳;而对未判之阴阳,几乎无人论及。因此言明阴阳未判和已判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便成了揭示太极内涵的关键。恳请读者饶恕:做这样的尝试,笔者不得不借用类比手段。这种手段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还不得不随时加以各种限定。最概括、最简单的比喻是:未判之阴阳犹如母亲肚腹里的男女双胞胎,已判之阴阳则犹如已经出生的男女双婴。

  再进一步比喻下去。如上所述,未判之阴阳,犹如腹内的男女双胞胎,已是阴阳,但尚未出生,分不开,从外面也看不到──在外观者,这便是测不准的“阴阳未判”。已判之阴阳,犹如已经出生的男女双婴,已经脱离母体、在某种程度上各自独立,可分可合、而且举目可见──在外观者,这便是可以接触、分析的“阴阳已判”。

  面对这两种意义上的阴阳,“可测与难测”只是我们研究它们难度上的区别;而它们本身的本质区别,则正是其“未判”与“已判”。在自然界里,阴与阳从“未判”到“已判”,各自发生某种质的转化,“已判”与“未判”也是互相转化的。此不赘。


  太极:三位一体

  未出生的男女双胞胎和母亲同体,是一个生命里面孕育著两个新的生命,一体三命。此即一涵三、三位一体、不可分离。这就是太极。太极永远“一涵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否则非太极矣。母亲的身体(!)自动管理调节腹内双婴的成长。这是大自然本身的机制。古人称其爲“玄机”。


  太极、阴阳 “双三位一体的同根互套”

   “阴阳已判”、即婴儿出生之後,母婴双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母亲好比自成太极(内部仍含未判之阴阳──请读者注意:比喻到此受到了局限;这里并不是说母亲怀上一对新双胞胎,而是指她分娩後,她与双婴息息相关的身心内部状态和行爲动机,即外人看不到的阴阳),而已判之阴阳(已出生的双婴)在其体外;母婴三人互相关联而又各自独立;双婴彼此本来似乎可以比喻爲对立统一的关系,上却有(而且不能完全离开)母亲(太极)的关爱、调节和喂养(太极对阴阳的作用);双婴令母亲喜悦,又让她疲劳、操心、甚至偶尔生气(阴阳对太极的作用);母婴双方始终相互作用,母亲围著双婴转,可主可宾,但始终相互作用(而一旦这作用消失,则意味著母婴双亡);三人太极、阴、阳)互相关联,但这里的情况与太极内部不可分的三位一体已经有质的不同。(望读者再次注意并包涵:比喻的方法总是有限的,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在这里,三位一体的太极同外面的阴阳一起,则又共同构成另一层的三位一体。也是一涵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一个完整的事物必涵太极阴阳。举一反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连环式的“三三制”,或曰“三位一体的同根双环”,或曰“双三位一体的同根互套”,通宏贯微,终始皆然,没有穷尽。“三位一体的太极爲一,加上阴阳爲二,构成任何事物的三位一体”及其“一之三者之间、二之间、一与二之间综合的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事物运动变化普遍的本质规律。


  太极阴阳与一分爲二

  我们以往所说的“一分爲二”,似与“太极阴阳”有别。那里的“一”,貌似这里自成三位一体的太极;那里的“二”,貌似这里的已判之阴阳。若做难免不十分恰当的比较,则那里的“一”并不涵三,也无须更多的分析。且此“一”一旦分而爲“二”,则以“二相互作用”的方式存在,也不再同原来的“一”相互作用。而太极阴阳“双重互根互套的三位一体”之各个成分已如上述,始终处於综合的相互作用之中。

  我们已经从已判未判的角度分析到事物的三位一体和藏在事物内部的太极之三位一体。但是,这还不够。太极里面的未判之阴阳有什麽特点?里面那个第三者又是何物?这需要进一步分析运动最原始的“细胞”及“细胞核”。


  动静之机

  太极是“动静之机”。“机”,在这里是“暗道机关”、枢机的意思。动静之机,是“要动未动、要静未静、动静之间”的微妙状态(不微不爲妙),以及在这种最初始的状态中,根据事物整体(太极阴阳一体)的综合需要和结构-功能条件,最大限度自动保证动态平衡与和谐的微调机关。这是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最深层实现自我调节的枢纽。

  这里的动与静,是阴阳未判,即极微量却性质特别的阴阳动静(有个别传抄本因此把“机”换作“几”,即“几微”、“几无迹象”之意)。机,则是在这个范畴里调节阴阳平衡的自发的自动机制。这个机制便是太极的核心,即太极内部的第三者。它控制阴阳,使其互动“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慢不越”。常规思维闻“动静之间”之议,深感不得其解。“要麽动,要麽静,这动静之间爲何物?”可是太极因其“阴阳莫测”而超出常识的认识层次。“动静之机”不顾我们迄今的解与未解,它是涵概动与静的,它是动静之根。此机,乃是“以无厚入有闲”(庄子语)的“神灵”或“怪物”。正是因爲有了它,太极才得以成爲“既动又静、非动非静、动静之间;既阴又阳、非阴非阳、阴阳之间”的状态。因此太极既应规入矩,又变动犹鬼神,不缚不脱,却又超凡脱俗。这是“原则性和灵活性”最高水平的统一之处。玄麽?“玄之又玄,衆妙之门”(老子)。这正是通玄入微、出神入妙的大门啊。君不见多少聪慧的头脑到此地步,便自以爲走入死胡同,“撞墙而归”!他们的悲剧是闯不过这涵概阴阳动静的悖论。而这似非而是的悖论正是通“玄”的起点,它通向太极高超的辩证逻辑。我们多麽渴望现代科学对事物(包括生命)运动的这一范畴作出定性定量的贡献!那将是科学史上极其光辉伟大的事件。


  动分静合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大自然本身及其万事万物,是在无限灵动又无限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中自我变化和运转的。物质-能量之不灭,是它生存的根本基础。而万事万物在千变万化的相互作用中生灭盛衰的最深层机制和内因,是太极。太极内部微调机制控制微量阴阳动静,使其遇动则分,进而转化成外部阴阳运动(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遇静则合,即由於事物内外各自的双向力达到平衡,而使阴阳回归太极,进而在“机”中潜伏於无形。“动分静合”是太极运动的基本法则。


  和谐论

  对仅仅习惯於“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而言,太极之“新奇”在於:这里的阴阳只有自发、自动的互补、互谦、互助、“互爱”、互相转化、互爲其根...总而言之是只有阴阳合德、完全和谐的特性,而决无互争、互耗、互伤、互残、互相吃掉、互相消灭...总而言之,没有任何对立的性质。(这也是阴阳莫测之所在:家里无丑,外无可扬)。

  习惯於“斗争哲学”的头脑,极不易接受这里“只有和谐而无对立”的现实。然而这是事实。这“未判阴阳”合著“动静之机”的性质,就是极爲灵动,因而具有“不丢不顶、不对抗不丢弃”的特点。它以“超”超导方式传递阴阳之间的信息,并使之发生趋于平衡的转化。

  因此,太极是和谐的代名词。我们的宇宙,或佛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其运动变化本来就是和谐的;凡是和谐遭到破坏之处,它又是自发自动恢复和谐的,小破小恢复、大破大恢复。(至於和谐如何遭到破坏的问题,似与无极如何“生”太极,以及混沌、有序如何互相转化的课题有关,当做另题而论)。宏微无偏,一概受到和谐信息和能量的总控制。也正是因此之故,事事物物皆涵太极。太极是实现和谐的“工具”。

  已判之阴阳,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矛盾双方”,若不通过太极“一家三妙”,则无从互相转化。用过去习惯的话来说,太极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中间媒介”。可惜这个“媒介”的地位、功能和价值,它的精微之处,历代未曾受到过应有和足够的重视。


  太极是全息种子

  太极是事物産生的起点,并贯穿事物生灭盛衰的全过程。象受精卵之对於人体生命,它虽然很小很弱(而“弱者,道之用” ──老子),可又是事物尚未成形却已包涵事物全部基因和信息的种子,事物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在许多非常本质的方面受其某种决定性控制。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无不如是。能否用多种手段,由近及远(太极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摸清大自然本身的太极,这是一个奥妙无穷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


  介入太极,方可巧夺天工

  显而易见,只从已判之阴阳出发而不把握太极,不少时候也能够不自觉地用了太极、合上规律,依然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科学技术和人生,一切涉及调整平衡的现象、理论、行爲和仪器,都是或多或少利用著太极原理。然因并未上升到相应的方法论和哲学范畴,没有把握究竟,我们在天地人的许多领域里多数时候受滞,或受罚,至少免不了粗糙甚或龌龊。惟找到太极处并且介入其中,学会遵循并把握那和谐之处的法则去操作,才有可能以与自然一致爲前提,利用自然爲人类造福。到此地步,顺──随自然之理;逆──反合自然之理。这才是享用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境地。到此境界,操作者自己与自然相合,已成“自然本身的自觉者”,或曰“自然本身的自觉”。在精神、物质的相互关系上,他便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太极本身”。什麽“内圣外王”,什麽“天理人欲”,都不再是他的课题。


  太极阴阳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太极阴阳,不论它是道儒佛哪一家所首次发现,也不论三家学者和修炼大师在其中做了多少发挥,抛开各家爲我所用的偏见,它或者本来就是,或者最终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认识体系。它的中心内涵是和谐。太极的发现和提出,反映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世界和平与和谐的理想。没有人认爲这只是个空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停止过实现它的努力。“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人天观”,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晶。

  而“易”,则是古人发明的,用挂爻表示阴阳变化、便於操作的代码或符号体系。把玩挂爻和与之相关的象数理,对於学习者而言,是一种通向太极境界的“意识体操”,因而“不可爲典要,唯变所适”。两议、四相、八卦者,环环皆有太极,终则回归太极,也正因此,“生生之谓易”。


  打破门户之见 共建和谐世界

  人类破坏自己的自然环境,到了关系到人类种族生死存亡的境地。整个人类,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方面象是一个丧心病狂、自我内耗、自我麻痹、同时破坏家园的精神病患者即将完全失控一样,已经到达一个决定性关口。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古今中外各种认识体系之间的门户偏见和争斗。在著了火的房子里坚热衷於窝里斗,只能得个同归於烬的下场。我们需要的是全世界,不分民族、国家、信仰和政体──全体人类共同而且彻底的觉悟,以及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人类古往今来一切高级智慧的成果,凝炼各个时代最高尚的人最高贵的品质,来处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各大认识体系所面临的,实际上是“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统一的对象,因此各个体系之间都有太极可寻,都有取得互补互融、即取得和谐的“潜能”。这才是希望之所在。

  不容置疑、也不能回避的是:只有和谐的人们才有可能创造和谐的人类实世界。若不是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不调整出自身的和谐,自己和大自然的和谐,进而使人类社会也和大自然取得和谐,则和谐的人类世界永无希望可言。

  在这人类的危及关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人,在整体关系转危爲安的挽救进程中,都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努力方向,或曰获得真正的觉悟,才能爲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发挥出健康有效的作用。在定位、方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