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字体: 】      ★★★★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21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尤以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闻名于世。

  在丝路文化的影响下,敦煌文化不仅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而且表现得更为灿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这四种在世界具有深广影响的文化都可以在这里被找到,它们在这里交汇,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敦煌藏经洞于1900年被发现,洞窟内堆满了经卷文书,约是从魏晋十六国到北宋时的遗物,保存完好。由于甘肃藩台不愿花五、六千两银子做运费,便下令将这批稀世珍宝就地封存。

  1907年春,斯坦因到达敦煌并得知了藏经洞的情况。当他看到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以及藏经洞中一件保存完好的15米长的经卷后,斯坦因被深深吸引了,经卷的精美程度使他震惊不已。

  更让斯坦因震惊的是,藏经洞的看管人竟是王圆箓,一个近乎文盲的湖北农民!王圆箓是一个有着愚昧而狂热宗教热情的人,对他来说,封存经卷的命令如同虚设,他需要用经卷换成的金钱,去清理洞窟中的流沙,去修建寺窟。当他得知斯坦因是玄奘的忠实崇拜者后,便将藏经洞的门敞开了。斯坦因从中运走了24箱文书,5箱绘画和刺绣精品。每件都是珍品,而这些珍品的代价只是40块马蹄银。4个月后,斯坦因重返敦煌,又得到了200捆手稿。这批珍贵文物在运出中国时,没有遭到阻拦,只花了130英磅的税款,便到达了英国博物馆6。

  经卷在王圆箓手中变成了金钱,他用这些钱开凿了石窟间的内廊式通道,免去了人们爬梯登窟之苦7。王圆箓还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呢!而对斯坦因而言,从王圆箓手中得到这批文物,才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斯坦因看来,如此珍贵的文物怎能让王圆箓保管?只有英国博物馆才有资格保存和研究。

  国家的衰弱使我们忘记了古老的文化,忘记了历史。但历史没有忘记我们,它将耻辱深深地,永远地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五) 研究成果及学术影响

  由于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发现,使他在考古界名扬四海。他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发现者金质勋章”,得到了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英国官方还授予他“印度帝国骑士”称号。

  斯坦因结束了西域的考古工作后,便在伦敦博物馆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并陆续出版了3部著作:《去中国突厥斯坦从事考古和地形考察的初步报告》、《沙漠埋藏的和阗废墟——在中国突厥斯坦从事考古学和地理学考察的旅行记实》、《古代和阗——中国突厥斯坦考古探察的详细报告》8,对和阗地区古城的消失、沙漠绿洲的变迁等问题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见解。他的考古报告让西方人再次注目于东方,注目于中国,因为在西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隐藏着如此灿烂的文化。

  因为斯坦因本人没有研究汉文文书的能力,所以他将所得到的汉文文书交给学生沙畹考释。王国维、罗振玉等人为沙畹审定书稿,编印了《汉晋西陲木简汇编》和《流沙坠简》等书。1953年,沙畹的学生马伯乐的遗作《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汉文文书》在伦敦出版。英国博物馆东方刊本部的翟里斯,用了38年,对斯坦因所获的汉文文书进行编目工作,于1957年出版《不列颠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解题目录》一书9。斯坦因所带走的大量佉卢文和汉文文书,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深入的研究。

三分析中国学者对斯坦因的评价

  中国学者对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争议颇多,焦点在于斯坦因掠夺、破坏了文物,到西域考察的目的不纯,有为英国政府充当间谍的嫌疑。本文将针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以求客观地认识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一) 对斯坦因掠夺文物的分析

  斯坦因在西域考察的过程中,将他所得到的大量文物带回了英国,其中包括在敦煌藏经洞得到的无价珍宝。外国学者通常把斯坦因对敦煌的“发现”作为敦煌学的开端,抹煞了中国学者研究敦煌的功绩,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10不仅如此,文物的大量丧失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也是莫大的耻辱。斯坦因所书写的这笔历史公案,永远无法抹去。

  当我们因此而指责斯坦因的时候,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会无视中国的主权而带走文物?为什么中国政府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帮助,当地官员为他提供了劳工、向导和供给,使斯坦因得以顺利工作11。当地的人们对斯坦因是否运走文物也并不在意,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自身的温饱更为重要了。

  当时的中国政府集内忧外患于一身,风雨飘零的帝国已无暇顾及文化是否丧失。而斯坦因是一个已跨进现代文明社会的西方人,他将东方人已淡忘了的古代文明视为珍宝,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沙漠腹地,不顾一切地追寻这已失落了的西域文明。

  在敦煌,斯坦因以极少的金钱买到了29箱珍贵文物,这些经卷、佛画大多陈列在伦敦博物馆。敦煌学从此被世界承认,由敦煌学引来的耻辱也因此由中国学者承担。当我们必须从英国博物馆购买敦煌经卷的微缩胶片来进行研究时,不由得指责斯坦因,以花言巧语蒙骗王圆箓,以不光彩的手段骗取文物。

  但应该受到指责的不仅仅是斯坦因,还有我们自己。为什么把敦煌交给一个识不了几个字的道士看管?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对此事视若无睹?为什么当时就没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去整理和保护这些文物?

  当时的中国是穷,但绝没穷到拿不出五、六千两白银运费的地步。偌大的中国,无人也无力留住这些珍贵的文物吗?让斯坦因只花了130英磅,便将敦煌经卷运到了大洋彼岸。

  文物被运走了,留下的是无法抹去的耻辱,而这耻辱正是我们自己印在身上的。国家的落后、官吏的腐败、知识分子的懦弱、人民的愚昧,正是这耻辱的由来;一味地指责别人、推卸责任,将是这耻辱的加深。

(二) 对斯坦因破坏文物的分析

  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对壁画进行了剥取,对大批遗址进行了盗掘式的发掘,破坏了文物。他的许多学术观点掺杂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主观臆断,有不合理的成分。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应该认识到,考古学虽然由来已久,但田野考古学却是20世纪初叶才发展起来的。斯坦因所处的时代,正是田野考古学初步兴起,考古水平普遍不高的时期。因此,他不可能有超越那个时代的、科学的考古水平,对文物的保护也只能达到那个时期的水平。揭取壁画确实不利于文物的整体保护,但当时的考古学者基本都是这样做的。

  斯坦因1901年在新疆洛浦县西北的热瓦克遗址考察时,对热瓦克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为了加快进度,他雇佣了许多劳力,挥动铁铲不停地挖掘。在今天看来,这种挖掘方法与盗掘没有区别。而对于斯坦因来说,时间的限制、持续的大风、地下水的渗透、考古水平的限制,使他没有别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出土的雕像过于巨大而无法运走,斯坦因便将它们拍照、临摹、记录,重新埋回地下。他将一些小型的塑像带走,这些文物没有被换成金钱装进斯坦因的口袋,它们至今仍被完好地保存着。而那些被埋回地下的文物,后来被当地的寻宝者砸得粉碎。40年后,热瓦克的官员发掘了热瓦克佛寺,展出了文物,而这些文物最后下落不明。两者相比,后者对文物的破坏不是更为可耻吗?

  谈到破坏文物,就不得不再次谈到敦煌。当藏经洞的经卷终于得以运往京城时,灾难却再一次降临。用草席草草捆扎的经卷,被沿路的官员不断偷窃。到达京城后,又被主管的官员大量窃取。更为可耻的是,为了怕因经卷的件数缺少而暴露此事,他们将较长的经卷一撕为二来充数12。

  同是对文物的窃取,斯坦因所看中的是文物自身的历史及精神价值,他将敦煌文物放在了英国博物馆保存;而中国的这些官员,知道这些文物价值连城,是一种变相的黄金,要不失时机地捞一把。至于文物的精神价值、知识分子的良知、保护文化遗产等等,他们从没想过。

  文物被自己国家的人毁坏了,却没人指责他们的愚昧和贪婪,而只是把满腔怒火向斯坦因发泄。不自责而去指责他人,除了说明我们缺乏责任感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此外,斯坦因的学术观点中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他是站在西方人
的立场上看待东方文化的,难免出现偏差。对于不正确的观点,理应进行批驳。尽管如此,斯坦因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研究精神是十分值得称颂的。当中国的知识分子坐在书房里从事史料的考据工作时,斯坦因正在漫漫的黄沙中行进。如果没有斯坦因这样的探险家,尼雅可能会在沙漠中继续沉睡下去。以生命为代价来追求科学,不应该受到指责。

(三)对斯坦因充当英国间谍的分析

  20世纪初,英国在印度拥有高度统治权,并与俄国争夺在新疆的优势地位。英国的马继业和俄国的彼得罗夫斯基,分别是驻喀什的领事,他们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日以继夜地明争暗斗。斯坦因与马继业的关系十分亲密,他的考古工作得到了马继业的大力支持。因此,使人不得不怀疑他西域之行的目的。

  从主观上看,斯坦因所代表的确实是英国的利益。在他眼中,英国是伟大的“日不落帝国”,是文明而先进的;东方却是愚昧和落后的。英国政府支持他的考察活动,为英国服务也是他应尽的职责。然而,斯坦因到西域进行考察是由他首先提出申请的,并不是英国政府的派遣。他考察的理由与目的前文已有引述,他的考古成果也足以证明他考察的目的,绝非到西域来收集情报、充当英国的间谍。

  从客观上看,当时的俄国已派出了学者对西域进行考察,英国也决不会甘心落后。在英俄两国角逐的这种形式下,斯坦因的考察活动,确实属于英国扩张势力活动中重要的一项,他为英国政府的扩张扩大了影响。此外,考古工作者绘制的地图,无疑是军事上宝贵的资料,英国政府不会轻易放弃。然而,考古与政治毕竟是两回事,绘制地图是考古工作者必做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斯坦因的考古活动和他画的地图被英国官方利用,就把斯坦因也列入间谍的行列。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斯坦因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他为了研究古代西域文化而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并考察了许多古代遗迹,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在西域的考古成就让人们大开眼界,原来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竟然埋藏着如此灿烂的文化。正是因为有斯坦因这样的人,丝路文化才能重现于世。作为一名孜孜不倦、奋斗终身的学者,斯坦因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斯坦因运走了大量文物,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历史无法更改,不容忘记,这份耻辱更是无法抹煞。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抹煞斯坦因在学术上的成就。我们应该做的,也不仅是一味指责斯坦因不道德的行为,还应该反省自身。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应该如何向世界证实,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文物,有能力研究我们的祖先遗留的文明。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奋发图强来洗刷耻辱。向世界证明:我们有能力保护丝路文化,既然敦煌在中国,那么敦煌学就一定在中国!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属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是属于中国的,而丝路文化却是属于世界的。我们欢迎所有热爱丝路文化的人来保护它、研究它,但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塔克拉玛干沙漠曾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丝路文化是人类曾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又被遗忘了的文化。斯坦因等考古学家让这已消逝的文化重现于世,让人类有机会重新解读丝路文化,了解这神秘而美丽的道路上曾有的辉煌。


注释

1 斯坦因:《沙埋和阗废墟记》第3页,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
2 穆舜英、张平:《楼兰文化研究论集》第11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年。
3 穆舜英、张平:《楼兰文化研究论集》第11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年。
4 穆舜英、张平:《楼兰文化研究论集》第377页,新疆人民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