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与“龙的传人”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为首,而乾卦全篇爻辞都在讲“龙”,以龙的生息变化寄喻人生和宇宙哲理。这表明,以《周易》这个大道之源而生发开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地地道道龙的文化。 古代的君王皇帝,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以真龙天子自居;一些胸怀大志的“君子”也常常把自己喻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卧龙”,这决非偶然。 既然乾卦全篇都是讲龙的,那么其卦辞一定是对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元亨利贞”,孔子是这样解释的:元是众善的魁首,亨是众美的集中,利是道义的统一,贞是事业的基干。就是说,以龙自喻的“君子”应该是这四种美德的统一体。 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民大众将一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去膜拜去敬仰,这个图腾凝聚着他们对完美的追求与渴望。因此,龙的形象是各种具体优秀形象的最佳组合:鹿之角,是雄壮美丽的象征;马之头,是疾驰不疲的象征;蛇之身,是善于变化的象征;鱼龟之鳞甲,是自我保护的象征;鹰之爪,是凶猛飞翔的象征……。他们总是把认可的事物完美化,开荒着适合“个人崇拜”生长的土壤,一代又一代过去,其土地越来越肥沃,他们的理想却越来越迷茫。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明明播种的是希望,而收获的却是一次再一次的失望。 龙的形象因环境不同而不断变化,乾卦自初爻的“潜龙”讲起,至六爻的“亢龙”结束,充分阐述了这种变化的必要,同时也显示了这种变化是必然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昌盛、衰退、消失的必然规律,按照《周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全息观,乾卦所阐述的这种变化规律适合任何事物,作为对一种图腾的认识也不例外。因此,总会有一天,龙的形象因人而异,你想象中的龙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乾卦的“用九”,是六爻皆变显示的象征涵义,可以理解为经历了从初爻到上爻六种状态后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卦辞是这一卦的“序言”,则“用九”即是本卦的“结束语”;如果卦辞是序幕,“用九”则必然是其尾声(大结局)。因此,对其“见群龙无首,吉”的理解,甚为重要。 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俗语流传极广,“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为什么? 因为,龙是完美的象征,如今人民将“首领”列在完美因素的首位,谁都想成为体现完美的龙,而某一方面(领域)只能有一个被接受认可,于是就产生了斗争,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人们都不希望自己变成一条虫,就必须接受“人人都是龙”的观念,就必须相信“群龙无首”的民主状态是最佳选择。因此,笔者以为“群龙聚首,不分彼此”,才是乾卦“用九”的真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