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字体: 】      ★★★★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21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论文摘要

  20世纪初叶,斯坦因在西域进行考古探险活动,发现了尼雅等古代遗址,并对它们进行了考古发掘。由于斯坦因运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从而遭到我国知识分子强烈的谴责。本文首先简述了西域的文化特色。其次,根据斯坦因的考古研究报告及学术著作,介绍了他在西域的重要考古工作及研究成果。最后,依据中国学者对他的评价展开论述。本文试图证明:斯坦因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考古学家,他为西域文化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他的考古成就不容被掩盖。斯坦因运走了大量的文物,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理应受到指责。但是,面对文物的流失,我们还应该进行自责,因为是我们自己没有尽到保护的责任。


关键词:斯坦因 西域 考古学


引言

  20世纪初,斯坦因在西域进行探险和考古活动,发掘了大量古代遗址。他的考古报告及学术著作对研究西域文化极具价值,也揭开了西方研究西域文化的热潮。由于斯坦因运走了许多珍贵文物,侵犯了中国主权,因而中国学者对他的考古活动争议颇多。

  本文试图说明,斯坦因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他运走文物,侵犯了中国主权,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掩盖他的学术成就。面对文物的流失,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检讨自身,而不是推卸责任。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一 概述

  在距今2500年前,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境内,然后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向西行,可以到达中亚、南亚以及地中海和欧洲各国。这条漫长的道路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丝绸之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众多国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仿佛是一条生命与文明的链条,将东西方紧紧相连。在这片广袤沙漠的绿洲中,生活着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信奉着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丝路文明。自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8世纪,曾经有塞克、粟特、吐火罗、匈奴、拓跋、蒙古、印度、汉等民族在此地生活。这些民族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文字,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共同生活,相互影响,让不同的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和艺术风格同时存在,共同发展。中国自汉武帝时设立河西四郡,将西域正式纳入了国家版图,在此地拥有了最高的行政统治权。然而,丝绸之路的文化却不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而是兼容并包了当地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正是丝路文化曾有的多姿多彩,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正因为它的美丽已被沙漠掩埋,才使丝路文化变得神秘。揭开它的面纱,寻找失落的文明,是众多中外学者的心愿。

  20世纪初叶,许多西方探险家来到西域,走进了这片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探险和考古活动。在他们当中,英国的斯坦因影响较大。他的考古报告及学术著作对西域文化研究极具价值,揭开了西方研究西域文化的热潮。同时,他也是我国学者争议较多的人物。
本文将介绍斯坦因在西域的重点考古活动,以及国内学者对他的评价,以求客观地认识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

二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活动及研究成果

  马克.奥里尔.斯坦因,英籍匈牙利人,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专攻东方语言学和考古学。1887年至印度工作,在旁遮普担任学监,并任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在此期间,他曾在当地做过大量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

  1898年,斯坦因向印度政府呈交了一份去西域考古探险的建议书。他在建议书中说:“据历史记载所知,今和阗地区曾经是古代的佛教文化中心——起源和特点明显受印度影响,近年古代文书、钱币、雕刻等的发现已充分说明,经过对这些古遗址的系统发掘,将会得到对于古代印度文化研究极为重要的发现……因此,我计划中旅行的目标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和阗及其周围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察,寻找能够揭示其历史的资料,收集货真价实的古代遗物。”1经过多次申请,在印度和英国政府的批准及支持下,斯坦因开始了他在西域长达15年之久的考古探险活动。

  斯坦因在西域的大规模考察活动共有3次:1900年至1901年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进行考察;1906年至1908年在中亚各地考察,包括印度、西藏、和阗、克里雅、米兰、敦煌等地;1913年至1915年,经丝绸南路至敦煌、吐鲁番等地。他探险和考察的区域,东西长约1500里,所包含的考古地带有:和阗、拉瓦克、喀达里克、尼雅、米兰、楼兰、敦煌、吐鲁番、库车等地。

  其中,尼雅、楼兰、米兰和敦煌是斯坦因考察及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斯坦因在这四个地点的考察活动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现及考察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晋时代遗址,位于新疆和阗地区民丰县城以北,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尼雅王国在汉代被称为精绝国,纪元初年曾十分繁荣,大约在3世纪末年被居民放弃。这片已沉睡了1600年的废墟,因斯坦因的发现而再次受到世人瞩目。

  1901年1月27日,斯坦因到达尼雅南部边缘,首次发现了尼雅遗址。他在此地工作了16天,将尼雅遗址一一编号,发现了彼此孤立地散布在沙丘中的房屋、佛塔、庭院等遗迹,共发掘12所房屋,出土了大量的写本、家具、罐子、残破地毯、毛织物、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物品。

  在这些文物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用佉卢文字书写着印度俗语的木椟。佉卢文字起源于印度河上游古代犍陀罗等处,曾流行于中亚的广大地区。这种文字多写在毛皮或木版上,它可证明古代和阗国中有不少印度居民。从内容上看,这些佉卢文书大多是往来的公函之类,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它使我们发现,在早期西域历史上,那些几乎已经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了的生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东西方文化如此和谐地交汇在一起。斯坦因为这伟大的发现兴奋不已,他将上千件佉卢文书带回了英国进行研究。

  除了发现这些珍贵的佉卢文木椟外,斯坦因还对尼雅的房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得到许多具有中亚风格的艺术品。比如做函封用的封泥,它们有两面,大多是一面为中文篆书,另一面为希腊神像。例如雅典娜执盾与雷电像、或坐或立的伊洛斯像、赫拉克里斯像等等,皆与希腊或罗马作品的风格极其相似。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没有排斥,奇妙地混合在一起。

  1906年10月19日,斯坦因第2次来到尼雅,发现并确认了“回”字形佛塔,并以这个佛塔为中心,向北、向西进行了发掘。这次他共发掘遗址41处,获得许多保存完好的印度文书、佉卢木板上的封泥印、家具、小型木制物、雕刻了花纹的屋架等物品。

  1930年,斯坦因第3次到达尼雅,但这次发现甚少,与前两次相比没有什么重大收获。

  斯坦因3次对尼雅遗址的考察和发掘,初步揭示了古代尼雅王国的面貌。尼雅的许多建筑物和遗物都带有希腊和犍陀罗的艺术风格,可见希腊与印度文化在此地的影响十分深远。

(二) 考察楼兰遗址

  在尼雅遗址的东面,还有一处被沙漠掩埋了千年之久的人类文明遗迹,那就是古代楼兰王国的遗址,它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楼兰王国建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公元前77年改称为鄯善,是丝路上的重要王国之一,一度极为繁华,但在公元630年后突然神秘地消亡。楼兰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

  斯坦因曾4次到达楼兰,他所考察的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的西北岸,约在东经89°55′22〃,北纬40°29′55〃2。古城的总面积约为100824平方米,城垣为不规则的方形,有一南一北两条河流绕城而过,一条极深的运河将古城分为两部分:城北是佛塔、寺院,城西南是官署和居民区

  斯坦因1901年初次到达时,便将这个遗址编号为LA,并于1904年、1906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初步揭开了古楼兰文明的全貌。他最早提出河流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从而导致楼兰古城废弃的“自然环境变化学说”。

  1906年12月17日,斯坦因第2次到达楼兰。他首先进一步调查发掘了LA遗址,随后以LA遗址为中心,在相当广泛的区域内进行了系统考察,相继发现该城址周围的十几座城址、寺院、住宅和房基地,编号LB至LM、LQ、LR3。在其中6座遗址和1处墓地中,斯坦因发现了一些汉代的木简和古钱,还有同尼雅一样的佉卢文木板,一张色彩鲜艳的毛毯残片,一卷黄绢等物品。家具与雕刻用的木料甚多,同尼雅遗址一样,这些物品的艺术风格深受印度与希腊文化的影响。在楼兰古墓中,斯坦因发现了许多织品残片,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也有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在一座小寺院中,他发现了大量具有明显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卷形花纹装饰物。

  1914年,斯坦因第3次到达楼兰,在主要遗迹的东北方,发现了一座汉代坟园,其中有不少棺木。他在这里发现了青铜镜、木制兵器模型、镶金织物的残片等物。最为重要的是,他发掘了两具楼兰成年男子的头骨。经英国人类学家基恩(A.Keith)研究,认为他们代表了单一的种族:既有蒙古人种特征,又有欧洲高加索人种的特征。基恩认为,这种类型可称为“楼兰型”,因为这并非是自由混杂形成的,而是自然进化的过程4。

  楼兰,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王国突然消失了,一种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失落了。它已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沉睡了1500年,斯坦因将它神秘的面纱掀起了一角,使这已失落了的文明重现于世。

(三)考察米兰遗址

  米兰又称磨朗、密远、小鄯善等,是楼兰王国改称鄯善王国之后的都城,也是著名的东汉伊循屯垦古城遗址。大约建于公元3世纪,废弃于公元5世纪中末叶。米兰遗址由古城、3座佛寺、8处佛塔、汉代屯田水利设施组成。斯坦因于1907年1月到达米兰,开始进行长达18天的发掘工作。

  在米兰的古堡内堆积着大量的垃圾,斯坦因对其进行小心清理,发现了一些写在柽柳木札和纸上的西藏文字、一种用古体字写的突厥语写本、织物残片、加漆皮革制作的甲胄残片、木制器皿、陶器、军装等物品。这些突厥文字后来经过欧洲学者研究翻译,被认为大多是人名,这些突厥语写本大概是发给突厥士兵的护照或通行证之类。据史料记载,在隋、唐之际,突厥势力遍及新疆南北,突厥人曾占领米兰,并以此作为他们的军事基地,士兵也多为突厥人。这一点与斯坦因发现大量的突厥文书不谋而合。

  在古城东北大约2公里处的米兰大寺内,斯坦因发现了一群已毁坏的佛像。这些佛像的头部雕刻及衣褶的配置完全是希腊式的,座像的底部有用婆罗谜文字写的梵文贝叶书。其他的木雕装饰品,雕刻十分精美,几乎全是古罗马、希腊式的艺术风格。斯坦因从中运走了一个高约1米的完整的大佛头。

  在编号为M3的佛塔中,斯坦因发现了一片片艳丽的壁画。他揭走了有浓郁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有翼天使”壁画、用佉卢文题记的“维莎达罗王子本生故事”壁画,以及一组青年男女群像壁画。斯坦因特别为发现“有翼天使”壁画而激动,他说:“这真是伟大的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安琪儿在这里找到了。她们大概在2000年前就飞到中国来了。壁画整个的构思和眼睛的表现完全是西方式的!”5佛塔内的壁画内容多是佛教的,以小乘教派为主体,但绘画的艺术风格大体显现出印度、希腊成分。

  米兰往日的繁华早已不在,所剩的只是一片片废墟,无声地矗立在沙漠中,人们也早已将她美丽的名字遗忘。正是斯坦因的发现,使米兰轰动了欧洲的考古界和文化界,让世人都想一睹她迷人的风采。

(四) 在敦煌的活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