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合》19755:涉三羌,既获, 。 毋获, 。 《屯》4310:甲午卜,拙,亡尔, 。 甲午卜,拙,由尔, 。 除师组外,“ ”、“执”也出现于其他甲骨组群,如宾组卜辞中有: 《合》800:壬午[卜],争,贞□其来, 。不其来,执。 《合》802:贞御妇, 。勿,执。 午组卜辞中有: 《合》22065:壬戌戎卜,舞侯□余仝乎见尹以舞侯, 。 《合》22101:□申卜,栅御子自祖庚至于父戊, 。 裘锡寺认为:较晚的古汉语里,置于选择问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连词“抑”,也许就是由这种“抑”演变而来的。 (9)这一推论不可能成立。 那么,卜辞中的“ ”和“执”究竟表示什么意义呢?今按:“ ”,读为“迎”,《说文》云:“迎,逢也。”《论衡.卜筮》云: 夫卜曰逢,筮曰遇,实遭遇所得,非善恶所致也。善则逢吉,恶则遇凶,天道自然,非人为也? 占卜也可称“遇”,周原齐家村卜骨中有: 《采112》:□□贞。 卜曰:其卒车马,思又禹。 “禹”,原文从羽从禹,李学勤认为可读为遇, (10)《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云:“遇黄帝占于阪泉之北。”《论衡.卜筮》云:“周公卜三龟,公曰:乃逢是吉。”《尚书.金滕》云:“启签见书,乃并是吉。”郑注:“乃复见三龟占书,亦合於是吉。”《史记.鲁世家》云:“开签乃见书,遇吉。”是知逢,遇、合、并等等是意义相近的占卜术语。 “执”通“持”,义为“得”,《吕氏春秋.至忠》云:“将以忠于君五之身而持千风之寿也。”高注:“持,犹得也。”《史记.龟策列传》云:“某欲卜某,即得而喜,不得而悔。” 卜辞句尾的“ ”和“执”表示占卜者预祝占卜取得结果,不论吉凶,希望神灵给予喻示,占卜者将依此行事,真正糟糕的结果是没有喻示,即所谓的“不告”,《左传.定公五年》云:“卜过之,龟焦。”本注:“龟焦,兆不成,不可以行事也。“《六韬》云:”文王问散宜生,卜伐纣吉乎?曰:不吉,钻龟不兆。“ 容易使人误解的原因是卜辞中的占卜术语常常省掉,例如: 《合》19757:丙寅卜,……羌,其恼涉河, 。不恼。 这是一条包含正反贞的命辞,反问的句末省略了占卜术语。在同一命辞中不可能同时包含疑问和肯定的两个分句,说明“ ”和“执”不是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 与“ ”、“执”同类的术语还有一些,不面分析几个典型事例。 《尚书.洛诰》记载西周初期经营洛邑前的占卜,文云: 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漳水东, 水西,以惟洛食,我又卜 水东,亦惟洛食, 来,以图及献卜。 孔传云:“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是也。”其说不知何据。食,可读为直,《广雅.释诂》云:“当,直也。” 历组卜辞中有: 《屯》2322:癸酉,贞其拜禾于岳,得。 癸酉,贞弼得,岳其取,即于上甲。 此版是卜时日的卜辞,“即于上甲”是即于上甲日的省略,“得”和“弼得”的位置,以所卜事件为主体,一前一后,这种有意的搭配是为了突出变化,避免重复。又如何组卜辞中有: 《合》30439:丁丑卜,狄,贞其用兹卜,异其涉 ,同,吉。贞不同涉,吉。 同、合义通,《吕氏春秋.大乐》云:“莫不咸当。”高注:“当,合也。”在正反贞的结果中,都将会出现“当”或“不当”、“得”或“不得”,所以如何利用占卜结果,是很复杂的事。 [附记]为印刷方便,所引古文字资料在不影响文意情况下,尽量改用通行汉字或假字。读者如有需要,请核察有关著录。 注释: (1)李学勤、王宇信《周原卜辞选释》,《古文字研究》第四辑。 (2)参陈伟湛《甲骨文简论》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李学勤《中方 与周易》,《周易经传溯源》第三章第四节,长春出版社1992年。 (4)同(3) (5)“夕卜”又见于下列卜辞: 《合》31676:迟于…… 二夕贞卜,子亡若。 二夕卜,又若。 又若,三夕卜。 亡若,[自]三卜。 《合》32171:甲子夕卜,又祖乙一羌三牢。 此两版中的“夕卜”是否与本节所论相待考。 (6)李学勤《释多君、多子》,《甲骨学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7)李学勤《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8)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 (9)同(8)。 (10)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29页,长春出版社1992年。 (原载《象数易学研究》齐鲁书社,1997年第6第1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