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综合其它 >> 易林杂谈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刘伯温烧饼歌
姜太公乾坤万年歌(预知歌)
黄檗禅师诗
邵康节梅花诗
《推背图》之谜
透天玄机(下)
透天玄机(上)
李淳风《藏头诗》
诸葛亮预言马前课详解(9-10…
诸葛亮预言《马前课》详解(5…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山水 【字体: 】      ★★★★
山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23:03:35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佛教里有一个阐明佛理的著名公案,是用山水作批促人开悟的:初习佛禅,看山总是山,看水总是水;参悟禅理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既已开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山水是客观的,但在中国人眼里,山水又非纯天然,古代中国发达的山水文化,已赋予它及多的人文内含。禅宗那个公案,正好可以移过来说明中国山水文化发展的历程。

  自然是美的,追求着“天人合一”的中国人对这一点有其独特会心。中国的伦理型社会结构,就是先人“法天”的产物,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中国人灵感的源泉存在的。为了葆全真性,道家主张隐遁山林,儒家虽然奔走于仕途,但其最终目标,却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合无间。早期先民虽然是“看山总是山,看水总是水”,但那山山水水无疑已经成为他们心灵安慰的最好去处。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任何自然又必然是人为的自然,大自然必定要着上人为的色彩。对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代中国人而言,自然山水的美景,不仅仅是其寄情抒怀的地方,而且还可以通过改造山水赋予其人文内涵。于是,文人雅士高道名僧,纷纷隐山遁山,给自然山水以人文特色。隐于富春江的严子陵,浮家泛宅的张志和,置别墅于辋川的王维,建园林于苏州的范成大,等等,都给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凭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也许,某些人文因素的参与,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如道观的修建和佛寺的修筑,最初只不过是那些修行者的栖身之所,不具人文特征,但是,对于后人而言,正是这些高道名僧,给自然山水以人文气息,后人在山水抒怀之时,也凭吊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对古圣先贤遗迹的追踪过程中,体会到山水之外的灵异之气。还有就是那些帝王的封禅、居跸、提辞、赐名等,都会给自然景观以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个有着怀古倾向的国度里,历史名人所到之处,总是会给自然山水以新的魅力。当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他所登览住足之处,竟会勾起后代无数子孙的翩翩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属于自然的山山水水,已负载了许许多多的人文内涵,那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任何自然又必然是人为的自然,大自然必定要着上人为的色彩。对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代中国人而言,自然山水的美景,不仅仅是其寄情抒怀的地方,而且还可以通过改造山水赋予其人文内涵。于是,文人雅士高道名僧,纷纷隐山遁山,给自然山水以人文特色。隐于富春江的严子陵,浮家泛宅的张志和,置别墅于辋川的王维,建园林于苏州的范成大,等等,都给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凭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也许,某些人文因素的参与,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如道观的修建和佛寺的修筑,最初只不过是那些修行者的栖身之所,不具人文特征,但是,对于后人而言,正是这些高道名僧,给自然山水以人文气息,后人在山水抒怀之时,也凭吊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对古圣先贤遗迹的追踪过程中,体会到山水之外的灵异之气。还有就是那些帝王的封禅、居跸、提辞、赐名等,都会给自然景观以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个有着怀古倾向的国度里,历史名人所到之处,总是会给自然山水以新的魅力。当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怎么也不可能想到他所登览住足之处,竟会勾起后代无数子孙的翩翩联想!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属于自然的山山水水,已负载了许许多多的人文内涵,那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