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易学与中国文化及文化中国 【字体: 】      ★★★★
易学与中国文化及文化中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0:41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间,周易四道,占列其一。今之科学昌明,而占仍将为新时代人生所需要,惟古占法太繁,清江滇修(永)著《河洛精蕴》一书,说明简要钱占法,占者占易卦,占而不离学易,至断卦切要法,朱子已提出,可以习用。王船山以占学并进,而以易学为主,此实合新时代易学发展之方向,亦所以普契群机,以人人受用易学,家家珍宝易经。
 
(三)性──易与他学互资互发各显其美
上面说易学在中国文化中的自发性,自有他的特质,自有他的功能。这里说易学,他也可以和其他的学术,互资互发,正如春之兰、秋之菊一样,以各显其美。举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如下:
一是意大利利马窦,系耶苏会传教士(1552─1610),明万历八年到中国,特别喜欢易经,著有《乾坤体义》二卷,将易经介绍至西方,他与徐光启是好友。(引自中华书局辞海上册三九一页)。
另一例是明澫益智旭大师,他将佛家的禅和易经合研,著成了《周易禅解》一名著,且将易经传全部,均以禅意解述完篇。我一九九零年到美国北加州讲易经及佛法三个月,这本书也是我主要参考之一。(引自新文丰出版公司九四年一月一版二刷),这说明易学与其他学互资互发的实际发展。
 
(四)通摄属性──易为五经之源、百家之宗
易经与他学相契相通是特别的密切,而易经的大摄属性,更是特别的惊人,所以在历史文化中相习相沿,易即成为五经之源、百家之宗。易与数学电脑相契相通,易尤其与科技、文学、艺术特别密合。如文学巨著《文心雕龙》是根据易经,中医原理更是依据阴阳原理。中国书法艺术原理,与易卦象至为密契。再如民间传之五术,均根据易经。所以易经在中国文化为五经之源,为百家之宗,实当之无愧。
 
(五)伏羲作易八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据易系辞下传第二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也是由伏羲发明。
伏羲最大的功德,是作卦书,朱子以易之卦书是经,这足见伏羲对易学开创的功德太大了。
 
(六)文王作易以兴国
易传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说明易之作,是在大忧患中完成的。明夷卦象传也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然大忧患所以成其大开创,所以易是具开创精神的。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即周之使命感,在文王就要开新了。所以文王在七年羑里的牢狱中,将易六十四卦,皆系以卦下之彖辞。
文王彖辞经的价值,“彖者言乎象者也”。(系辞上传二章)“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系辞下传第九章)朱注:“彖统论一卦六爻之体。”观彖辞思过半,这足见文王作易彖辞的价值,和文王作易的用心。
 
(七)孔子赞易以兴文
孔子继文王之大统,论语子罕篇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说明孔子承担文王之文化大统的绝志绝行。
这承担文王的文化大统事实和铁证,即孔子是怎么作这赞周易十翼之传,  其他任何经典,孔子没有下过这么大的功夫。足见孔子承担文王之文化,说穿了就是承担文王之易。孔子承文王易的具体作法,就是赞周易十翼之传。
 
(八)历代易学者弘易以开新
历代易学者的宏易,或从考据上的比较研究,如历代出土文件有关易学者甚多。有从史学发展上去研究,有直接各从所处的时代,将易学拿来实际应用者。有将易学的占卜,作多方新的引申,与适合一般人的需要者。也有持批评态度,支持易的本义,而批评杂出支离者。凡此足见易学用有多途,仁智互见,益见可以大摄,可以开新,浩瀚无际。
基于以上所述,足见易学与中国文化,是继承了优美传统,易学是负起了为五经之源、为百家之宗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 易学与文化中国──开新文化宏规,
以人文化成天下──新人文精神的建设
 
(一)易人文精神的贞夫一──大本的太极生生。
余论此学纲,以我八十之年,皆从生命的大忧患中自强日新讲学教育,开创奋励的实践中而来,非纯理论之游谈戏论。相研之友,真切体认,必有真受用。
又吾论著讲学,唯遵孔孟及历代生命之学的大学人。这即是下列两大纲宗:
  学院与社会生活结合--孔孟确是如此。
  学术与事功德业结合--孔孟确是如此。
元吴草庐康斋,有下列四句云:
  学者学此乐,
  乐者学此学。
  学不至于乐,
  不可谓之学。
我为写此太极生生,有下列四句:
  据大易绝顶,
  谈笑而风生。
  沛然生命力,
  养太极元神。
这易经人文精神的贞夫一──即是大本的太极生生,这正是生命大体大相大用的大本大源。
这太极生生的贞夫一,是“至极的统一。”此至极是阴阳合德之至为自然,非是全以控制拘限之极。易传“阴阳合德”,一太极也。“天地絪緼”一太极也。“万物化生”,一生生也。“男女(指所有阴阳)构精”(指阴阳密合──至极)一太极也。构精,一生生也。
这太极生生,是“最高的存在”。非支杂谷琐事物的存在。朱子又说,物物各自具一太极,乃所以能生万物,无太极,即不得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太极阴阳生生之德,至神矣哉。
此太极生生,又有一极重要原理,须明白者,即太极固须生其生,太极就人生说,太极要生此人生之强,太极要生此人生之美,太极要生此人生之寿,太极要生此人生之康,太极要生此人生之寿康而仙。太极之阴阳合德,无时而或息,太极之所以善吾生者,太亦即所以善吾之死。剥之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
此太极生生,就人生德业说,也是此太极元神,要一直养护到底,乃有德功业之守成,乃有日新之盛德,乃有富有之大业,垂统以永不止息。
太极生生,说得更详细切要些,即阴阳合德。再就重点说,即太史公之“定神”,即存养元神。
这养太极元神,再说得具体切要处,即是:
愿望。(即定志或使命感)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孔子十五志学,三十而立。立者此志。四十而不惑,不惑者,不疑其志。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神武斋戒,为存养太极元神两大支柱。一为神武功夫以健身,一为斋戒诚敬以养心。两者日日互资互运,沛然的太极元神,不期出自出。
 
(二)易人文精神的中心──三极的人极人能。
1.易为君子谋。君子是人从可以学的,故易六十四卦有五十三卦大象列君子。列上者剥卦一,列后者姤、泰二,列大人者离卦一,列先王者,比、豫、观、噬嗑、复、无妄、涣七卦,合十一卦。此亦须先有君子之本质,再以职位而称名,其本质皆为君子则一,故始终不离君子本质。学易者,乃学为君子。
2.大人的人能。易乾文言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3.圣人的人能。乾文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4.龙的神变人能。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5.孔子称人中奇异人能之龙。孔子谓弟子曰:“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6.中正仁义立人极以建基人能。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周子太图说)
7.人极人能以乾坤为门为蕴。此为新人文生命上达最切要之路。
 
(三)人文精神的大开大合──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乾彖传提“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性为生命活泉,命为生命体现。性以仁为体,命以健为行。性由命以显,命依性以生。性命本须双修兼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性命之所以大正,必须与宇宙太和气象相应,也就是人身的自我小天地,与天地大自然大气运相应,即上下与天地相连,但真的受用,则是一开一合,一动一静,亦即乾之一潜一见,开合动静潜见互资,以存养。合则慎独,夜气,习静,大隐在市,退藏于密,斋戒神明,正位凝命。开则放眼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山水之灵秀清气,即生活得强矫而具充实沛然的能力。
 
(四)易人文精神的人格四柱──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以上者太极生生、人极人能、各正性命,皆是易人文主体精神的充美,这是最基本的。
易重以人文化成天下,所以一步又一步的开展。这里所说的人格四柱,就是自强而更善于关怀扶助他人,具备下列四种能力,此是易系辞上传第十章所述:
  聪明——就是现实知能,通识和专才的训练。
  睿知——为一种深沉知几其神的智慧。
  神武——为一种至为矫健负重致远的身手体魄。
  不杀——是不暴怒残害恻隐忠厚爱人的仁德。
有以上易之人之人格四柱,才真有能力为人,又有心甘情愿之德肯为人,愿为人。
能力够能为人,而无炽热的愿望为人也不够。肯为人而无真实的能力也不够。今天是一能力的朝代,也是欢迎热忱愿望肯服务良好的时代。
曾文正说:办大事以耐烦为第一义。今天办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能力又热忱的而耐烦敬业良友英才。
 
(五)易人文精神施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四德──易元亨利贞释为仁义富强。
乾元亨利贞,各家解四德,容有不同,为配合当今的时代,而仍不失真实原意,又简单易明,今乃将元亨利贞,方便释为仁义富强。乾重精神,故以仁义为重。坤重物质,故以富强为重。乾坤合德,则仁义富强兼尽。今天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正是普遍而迫切的需要仁义富强。必如此,易的人文精神,乃更有具体而深切的落实。
 
(六)人文精神对文化的弘展四道──易传辞、变、象、占。
“辞”是文艺言辞。此是文化教育及各种发展始终不可废者。孔子四教,文辞列首。孔子四科,文学列其一。近代哈佛人三条件,亦以文学写作列第一。
“变”即乘时变革日新。易有革卦言变,有大人虎变之文炳,君子豹变之文蔚。易系辞下传第八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则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说明乘时之变,才见日新盛德的的新人文。
“象”即是形质形象。凡是人事物团体社会,他必显现一种形象,由形象可以察知其强弱盛衰盈虚消长的大趋势。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亦可验其内。形象也是一种存在。易系辞上传第八章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基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在易系辞下传第三章更直接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在系辞上传第十二章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西方有现象学,西近代有存在哲学,佛家有现量,有法相学,足见象为各家所重视,易以人文化成天下,当然更注意象了。
“占“,以卜筮者尚其占。占事所以知来,知来人之所慕。占卜为三代所重,周易因之,有占则“百姓与能”。(易系辞下传第十二章)。今之时代科学昌明,固以易学为主,而易占仍不可废,以补学之所不及,以满足求占者之需要,此易化成天下之道,所以普被群机者在此。
 
(七)易人文精神乘时变六阶程──乾六爻潜、见、谨、跃、飞、悔。
不管时变如何急遽狂虐,守此六阶程以活运。而自我始终强毅,卓以自立。善学易者必善习此六阶程,即可处变、应变不穷了。
“潜“──乾初九,潜德综约为下列十义之养:
1.息养瞬存之潜养。
2.大隐在市之潜养。
3.山林之日长之潜养。
4.日作夜息之潜养。
5.有慎独退藏于密之潜养。
6.有道果在潜终身潜焉之潜养(船山语)。
7.有发愤密修之潜养,如神秀大师密修十五年,作两京法王,养寿高一百又一岁。
8.有成德学业之潜养,如太公著六韬以潜养。隐渭水之阳,八十遇文王,作大开创。
9.有龙德之潜养──确乎其不可拔。
10.      平常心之潜养。一切震变,皆归到不动心之平常心。
“见”──乾九二,百般的实际磨炼,从苦劳  空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