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茶 |
【字体:小 大】 热 荐 ★★★★ |
|
|
茶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23:03:35  |
|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
|
|
作为一种饮品,茶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茶道、工夫的细密讲究,就足以写成一本专著。但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茶文化本身,而是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特别的人文气息。 若从地域上讲,大致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里的文化现象,而酒则属于北方文化圈里的亚文化现象。南方“蛮夷”之地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瘴气”,正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成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再说,茶叶所喜爱的红土,也是南方所特有。与之不同,北方多产高粱、黍米等物,正是酿酒的原料。因此,我们可以大致上将茶文化与酒文化分别作为南北亚文化圈的代表性文化形式。不过,在古代中国,这两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从很早时候起就开始了交融和互补。北方饮茶和南方饮酒虽时至今日仍有所侧重,但互通有无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的。 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自古及今,茶都是普通百姓的饮品,百姓饮茶也讲茶道,但讲到茶文化时,这一大批人却被拒之于门外。只有那些嗜茶的士大夫,才被列入茶文化群体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正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初入口时,茶味微苦,继之以甘,细品之下,味平而悠远,而且,新茶色淡味纯,老茶味浓色沉,品种不同,味道各别,就如同士人的人生经历,平稳而不失情趣。再者,茶性凉解渴,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品茶之余,神精目明,能清晰地洞悉社会的真实和人生的真蒂,自然也免不了一种内在的愉悦。茶所包含的那种含蓄、隽永,兴味悠然,正是士大夫优雅、高洁、冲和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的体现,因此,自古以来,茶就成了名士高人的随身必备之物,进而成为他们的象征。寒室苦茗,不是主人困窘无聊的说明,而是主人清雅高洁胸怀俊朗的外在体现。唐代诗人卢仝在他那首茶叶赞歌里,将这种士大夫式的茶文化内涵,揭示得再明显不过了。有“茶仙”之称的晚唐人陆羽,虽是一位栖身泽畔的隐者,但在后世茶文化传统中,其人格的高洁,更显雅士的风范。茶与酒相比,茶是使人主动认清世界和人生本质的清醒剂,酒是让人忘记现实和人生的迷药。茶楼酒肆,功能各别,茶结交清客,酒结交豪杰。茶与西方传入的咖啡相比,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二者也各自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色彩。茶显清,咖啡味浓;茶味平,咖啡富刺激性味道;茶纯正单一,咖啡则必加入糖或牛奶等物饮用才能味道更浓。总而言之,茶更近天然,而咖啡则必为人工。从这里是不是也可以体会到东方文化所特有的天人和谐自然,西方文化主客体界划清晰的差别? 时至今日,茶无论作为亚文化代表还是作为东西文化差异性的代表,其功能已大大退化了,而且,茶文化的历史属性,即封建士大夫赋予茶文化特定的内涵,也已经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被剔除了。茶作为大众饮品的功能得以突出出来,理所当然地,茶文化也必然具有大众文化的色彩。不过,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饮茶之时,不光顾着用它解渴,倘能于风朝月夕,工作之余,相邀三五友人,烹茶品茗,虽不能如古之文人雅士,却也别有心闲神悠的自得,这对于繁忙的现代人而言,也不失为一种调节心性的有效手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上一篇文章: 酒 下一篇文章: 龙凤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