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相关 >> 周易与管理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易经商战案例:妙用人时空
天星与股市
周易预测股市中的时间因素
周易测市误差及其对策(下)
周易测市误差及其对策(上)
卦象测市80%成功案例
壬午年乙巳月股票预测卦例(6…
壬午年乙巳月股票预测卦例(5…
壬午年乙巳月股票预测卦例(4…
壬午年乙巳月股票预测卦例(3…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周易》的象理与企业的形象管理(3) 【字体: 】      ★★★★
《周易》的象理与企业的形象管理(3)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1 21:28:34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二、 理寓于象中 
  企业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只在于“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更重要的是“理念识别”。“理念识别”是“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的基础和灵魂,只有把企业的理念贯穿于“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之中的企业形象塑造才算得上真正的企业形象的塑造;相反,也必须要通过“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来表现企业的理念,从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理念的东西是深层次的东西,是企业及其广大员式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是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是隐性的。它只通过表现于外的“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来表现。从哲学上讲,这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法,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反映本质,或是本质的一个方面。按照《周易》的说法,“象”反映“理”,“理”寓于“象”之中,通过“象”来认识“理”。即通过现象来认识本质。 
  《周易》的“象”不是为了“象”而设“象”,它的目的是要通过“象”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理”,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周易•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赜者,杂也。即是说,圣人看见天下极其复杂的事物,就设立八卦来比拟它,象征其事物的本性,这就叫做“象”。还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象此者也”。这里的所谓“此”是指天道、地道和人道的本质及其规律。也就是说,易象是反映宇宙事物之“理”的。相反,“理”也就寓于象之中。在《周易》中象和理是统一的。在历史上,易学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这两派把理和象分割开来了,是有片面性的。应该说是象中有理,理中有象。明代来知德主张理气象数的统一,他说:“易卦者,写万物之形,象之谓也。舍象不可以言易也”。“易与诸经不同者,唯有此象而已”。“有象则大小、远近、精粗之理,咸可弥纶天地”。(《周易来注•系辞下》)理寓于象中,从象中求理。如谦卦山下地上,有地在山下之象,于是含有谦而亨通之理。不论天道、地道和人道都崇尚“谦”。“天道亏盈而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只有谦万事万物才能亨通。所以,主张在财富分配上“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即减少富人的财富来增益给贫困的平民,衡量贫富的差距来使之公平。因为,“谦”是宇宙的法则,所以,不得不应该如此。作为个人来“谦”是一仲美德,“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劳谦,君子有终,吉”。有功劳而又谦逊的领导者,他在民众中就会有很高的威望,民众很敬服他。这样的人做事能够获得成功,因为,万民敬服,就有号召力,民众就会支持他的工作。由此可见,在谦卦的地在山下之象中,就包含着这么多的“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十分清楚地知道“理寓于象”中的道理了。由这个“一斑”,就可见“一般”。 
  《易传》还说:“以制器者尚其象”。这是因为在象中含有制器之理。如商品交易之理寓于噬嗑卦的卦象之中,“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嗑卦是下震上离,离为日。震,动也。此卦的卦象是人在太阳下运动。日中为市,就是众人在中午的阳光下来往不仃地进行交易,神农氏创造商品交易市场,就以这个卦象为根据的。再如,船在水上运行的原理寓于涣卦之中,“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盖取诸涣”。涣卦是坎下巽上,坎为水,巽为木,有木在水上之象。古代的舟楫皆用木所造,水能浮木,就等于水能浮舟,于是据此理而发明舟楫,用以渡河行远,使天下受其利。还有,弓箭之理寓于睽卦的卦象之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睽卦是下兑上离,兑为竹,为小木,离为绳。睽卦的卦象是小木加在绳上,就象箭加于弓弦之上。黄帝据此,发明了弓箭。事例不再往下举了。总之,《周易》认为,理寓象中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象理”不能分离。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