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周易》热与“科学易” 【字体: 】      ★★★★
《周易》热与“科学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09:09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的科学发现,往往不是从某一病房原则直接导出的结果。现代“科学易”的研究者,往往把《周易》中某些一般的原理,硬功夫说成某件具体的科学事实。他们不懂得一般和介别的关系,就象把老师讲的圆理解为烧饼一样可笑。

   由于把现代科学发现和《周易》相联系,一些人把《周易》奉为我国古代科学的渊薮和发展动力。然而也有更多理由说,《周易》乃是我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因为明清时代《周易》的研究专著不少,中国科学正是在这个时期落后于世界的。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因为我国古代的哲学著作远不止《周易》一种,而哲学也过错不足以构成科学发展或停滞的主要动因。

   科学发展历史表明,新的科学发现,不是逻辑导出的结果,主要靠科学实践。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川秀树曾说自己发现介子是受了老庄哲学的启发。实际上,这位物理学家的成就是通过他的科学实践,而不是熟读老庄之书的结果。熟读老庄之书的人,中国比日本人多得多,从中得到启发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一个也没有。如果有人企图通过研究老庄著作去得到诺贝尔奖金,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同样,想通过熟读《周易》搞出点科学成果,也是一条走不能的死胡同。

   向着未来,怀抱希望,是人类最普遍的要求。然而未来、前途和命运又是最不易知晓的领域。

   在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人们认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包括前途和命运。预卜未来,只能求诸葛亮于神意。用于顾卜的各种中介物,从天上的日月星辰到地上的鸡骨草棒,包括圆梦等等,之所以能预卜未来,就是因为其中渗透着、表现着神的意志。

   随着理性思潮的兴起,预测活动也发生质的转变。《周易》中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是神学到哲学的发展,也是从神学占卜到理性预测或科学预测的发展。正是在《易传》的形成时期,卜筮遭到进步思想家的严厉责斥。朝霞非说:“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祭祀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徵》)。韩非还认为,迷信卜筮,是非常愚蠢地事情:“龟  鬼神,不足以举胜……然而持之,愚莫大焉”(《韩非子.饰邪》)。

   在理性思潮兴起以前,占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崇敬高的地位.朝庭占卜所决定的事情,就是贵族们反对,也必须执行(参见《尚书.洪范》)。但是到了汉代,那以占筮为业的易学家有些就被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他们的事业也被世人轻贱,认为是“卑  ”的行为(参见《史记.日者列传》)。被写入《三国演义》的管略,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当时著名的《易》学家。管略卓有才能,但他主要把《易》用于占筮,这样的学问,已经落后于时代。而和他同时的王弼的《周易注》则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在一千多年里,被认为是对《周易》的权威解释。封建国家不能没有神学,因而也不能完全取消占筮,但占筮及占筮者的社会地位,却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武则天当政时曾规定:“阴阳卜筮者不得过司膳寺诸署令”(武则天:《定伎术官进转制》),其地位大约仅相当于今天一个科长。朱元璋作皇帝,找来星占家卜算他的王朝能维持多少年?有人提议,王朝长短在于德行,不必占卜。

   当神学占卜衰落的时候,理性预测和科学预测发展起来。《易传》说:“易弥纶天地之道”。这就是说,在《易传》作者的眼里,《周易》主要不是传达神意,而是在描述天地之道。因此,预测未来,就只有靠对天地之道的了解。为了解天地之道,中国古人广泛而认真地研究了社会,研究了自然界,发展出哲学和科学。

   哲学和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然而认识并不是人类从事哲学和科学活动的目的。目的是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行动之前,特别在那些具有新内容的行动之前,人们在计划行动方式的时候,就同时预测着行动的后果。“计划”、“预测”的理论根据,乃是得自于哲学和科学。

   一般说来,人类的哲学和科学活动,都是预测活动。人们认识了日月食的规律,就能预测出何时发生日食;知道了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乃是预测物体在各种条件下运动状态的基础;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规律,同时也就预测到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理性的或科学的预测活动,起初和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甚至具体的社会行为结合在一起。后来,在那些最需要预测的军事斗争中,理性或科学预测首先发展起来,成为独立的军事机构。主帅那多少不定的谋士发展为组织严密的参谋部,负责收集、分析情报,制订作战方案,预测战局的发展。后来,专门的预测活动在政治、经刘领域也发展起来,在一些专门的机构中有一批专职人员,他们只管出谋划策,而不从事具体的政治经济活动。在他们背后,有一大批人为他们收集种种各样的情报。最后,在科学研究机关也分离出了专门的预测机构,它预测科技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的科技规划提供建议。从事这些预测活动的,都受过一定程度的严格训练,使用着现代最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和这样的预测活动相比,那《周易》的占卜活动又算得了什么呢?

   科学预测必须有三个条件:1、一定的政府;2、必要的情报;3、精密的分析。三条缺一不可,而那作为预测基础的理论,则往往是经过多少世代,由许多最聪慧的关脑辛勤工作的结果。科学预测的原则是:一定的理论只适应于一定的范围。利用元素周期表,只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能,而不能预测战争的结局。

   神学占卜的范围却没有任何的很制。占卜术士们利用《周易》的占术,宣称可预测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情况,可预测人的升学、就业、婚姻、疾病、生死等等的前途和命运,所依赖的,仅是和预测对象毫不相干的、或至少无必然联系的道具。在这里,除了相信其中有神意以外,还能有什么解释呢?

   中国古代,《周易》的地位十分崇高。那时候,《周易》并不攀附科学,倒是科学攀附《周易》。比如刘歆,他说历法数据导源于《周易》,是为了抬高历法的的位。在数、医学等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形。现代社会,由于科学的地位十分崇高,就使情形倒了过来,不是科学要攀附《周易》,而是《周易》要攀附科学。表面上,人们好象是仍把科学攀附《周易》,因为他们说《周易》中包罗了现代科学的一切。实际上,他们却是把《周易》攀附科学。因为在他们眼里,《周易》之所以崇高,乃是因为其中有科学。假使其中没有科学,《周易》还崇高吧?因此,在那些热心于“科学易”的同志们中间,真正崇高的是科学,而不是《周易》。无论是把科学攀附《周易》,还是把《周易》攀附科学,都不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两种说法,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既无助于科学,也无益于对《周易》的研究。

   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创造,其中也包括《周易》。不论《周易》是否包含现代科学的内容,也不论《周易》对古代科学是有益还是有害,它都有自身的价值。除了科学的价值还有理论的价值;除了现实的价值还有历史的价值;除了实用的价值还有审美的价值,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价值就应存在于各个方面。在这里我们正应该放开自己的眼界。

   不容否认,一些热心于“科学易”的自然科学家,他们清楚地看到了仍然统治着现代科学的那些思维方式的弊病,企图从以前被轻视的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寻找出路,以尽快发展我们的科学和技术。这样的心境,是非常值得敬重的;然而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恰当。

   几乎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包括《周易》在内,都具有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它定在纸上的结论,一个是形成它这些结论的创造精神。写在纸上的结论往往由于时代的变迁而失支意义,但它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创造精神,乃是人类文胆进步的动源。

   《周易》最后完成于战国时代,但是“易学”在二千年以后还在继续。《易传》就不是对《易经》的单纯注解,“易学”则更是对《周易》的自由发挥,当前人们热心讨论的先天图、太极图等等,并不是《周易》中已有的东西,而是后人的发挥和创造。赖有历代的发挥和创造,中国古人才由—— --两个符号开始,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根深叶茂的易学体系。不满足于前人,突破前人的藩篱,正是《周易》,也是易学的基本精神,而我们今天许多热心于《周易》的同志,却偏偏忽略了《周易》和易学发展过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精神。他们忘却了创造新事物的任务,却把过去所创造的框架、模式当成奇妙无比、深奥莫测的金科玉律,并企图用它们来规范现代已经创造的成果,这种作法,只能给已的的东西作一些事后的、似是而非的解释,而不能创造任何新的东西。

 (原载《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